本报讯(记者李祺瑶)记者从海淀区教育大会获悉,海淀区与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约,将深化校地教育协同发展,构建“基础教育+高等教育”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,实现每所中小学都有高校“导师”支持。同时,该区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联盟,将推动AI(人工智能)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资源协同。
海淀区将构建“基础教育+高校+高新企业”联合培养体系,搭建“每所中小学背后有一所高校、一个实验室、一家科技企业”的资源网络,塑造教育、科技、人才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创新引擎。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协同的培养体系将落地。目前,该区与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等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约,将在思政教育、科学教育、师资培养、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,共同打造大中小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链条。
随着海淀教育“智启”智能体亮相,该区“AI+教育”融合模式进入新阶段。新成立的AI教育发展联盟由高校、中小学和科技企业组成,将推进AI全学段教育,推行“双导师+双基地”培养模式,拓展智慧食堂、智慧体育等应用场景,打造AI赋能教育全场景变革的创新实践样本。同时,该区将打造一批科技高中和AI实验室,培养一批AI融合基础教育领域的名师,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、掌握AI思维工具、勇于探索创新的青少年。计划到2027年,该区将建成全国领先的“AI+科学教育”融合创新示范区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高地。
此外,海淀区还将完善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,打造“15分钟学习服务圈”,建设海淀区学习型社会资源库,实施全龄全域“夜校计划”,形成全天候、全场域、全覆盖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