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则关于高校强制新生办理“智慧校园E卡”的视频引发热议。
据报道,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一名大一新生表示,他们入学报到当天,被告知必须花费200元办理“智慧校园E卡”,否则无法缴费审核。该校新生称,虽说学校承诺后续不想使用可退费,但到了真要退卡的时候,学校却百般推诿,即便警察出面,工作人员还是以“现金流不够”等理由让学生回去。
9月23日,该校一名老师回应称,学校不存在强制办卡一事,“都是自愿选择的”。
从报道看,双方还处于自说自话的状态,由于双方披露的信息对立程度较高,尚且难以断定具体事实究竟如何。在这种情况下,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及时介入调查、拿出定论,就尤其必要。
值得注意的是,报道显示,“智慧校园E卡”的功能主要为提供校园门户账号服务,集选课、请假、查询课表、通讯及校内高速校园无线WIFI于一体。如果仅从这些功能配置层面看,这张卡几乎与学生今后的校园生活高度绑定。
在此背景下,学生如果不办理“智慧校园E卡”,可能会对其日常学习和生活难免会带来不小的影响。尤其是在选课、使用校内无线网络等跟日常学习紧密关联的方面,很难规避。
事实上,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。据媒体此前报道,随着开学季的到来,有湖南高校学生在社交平台上称,该学校要求学生办理电话卡,否则不给学生卡;有的表示,学校将校园卡与学校公共设施绑定,不办校园卡就无法接热水、使用洗衣机、吹风机等设备;还有网友称,自己所在学校要求学生办理校园网,否则不能领取军训服。
高校若将办理校园卡与提供校园无线网络、选课等服务挂钩,相关方面虽然打着“自愿”旗号,却带有一种“软性强制”的意味。从这个角度看,学校老师口中“自愿”二字究竟有多少真实性,还有待权威机构的进一步厘清。□苏士仪(媒体人)